解放日报 | 黄波粼:重树师道尊严 岂能一味效古

作者:2019/09/19 03:49

    教师是为培养人才、振兴教育而冲锋陷阵的“战士”。教师既是古代社会分工的产物,又是现代化、专业化发展的体现。教师传播知识与文化、推动社会发展与科技进步,不仅提高物质文明水平,而且提升精神文明程度。因此,教师职业既神圣又伟大。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民主、平等观念渐入人心,师道尊严这一价值理性与经济社会的工具理性存在某种冲突,传统的师生伦理逐渐被解构。在个别地方,师生关系甚至出现了异化——老师变成了“老板”,师生间是金钱关系甚至“雇佣关系”;还有些老师不敢对学生严格要求,在学业、学风上故意放水……这都严重影响了师生关系的健康发展以及学生良好品性的塑造。

    重树师道尊严,是提高教师社会地位的必要前提。但这不是一味效古,而要根据时代的发展,提出不同的要求。
    首先,给予教师充分的信任及尊重。

    当下,教师的准入条件较高,既需要一定学历,又要有教师资格证,还有试讲等考核环节。因此,教师自身素质总体上应该说并不差。

    教育既要传承,也需创新。教师是战斗在第一线的“战士”,面对纷繁复杂的教情,探索并改革教学形式、方法或手段势在必行。作为“统帅”的校方、督导或教育管理者,则应给予教师充分的信任及尊重;全社会尤其是家长也要提升认知,信任绝大多数教师的专业能力、职业操守和教学水平,尊重教师在授业过程中给予的学业评价。

    如此,方能使教师对自身的职业具有较高认同感,从而激发更大的工作热情、投入更多的工作精力。
    其次,正确认识教师工作的特殊性。
    教师的劳动属于脑力劳动,相较于体力劳动,需付出更多的学习和时间成本,包括知识更新、准备教案、教学传输、释惑答疑、批改作业等。同时,教师不仅是心智长期高投入的一种职业,而且是为国家建设培养和输送各类人才的,理应获得相匹配的收入回报。
    只有正确认识教师工作的特殊性,理解教师职业的崇高与无私,才能真正尊重他们的劳动付出,认可其劳动价值。
    最后,大力增强教师职业的吸引力。
    一个职业有无吸引力,显著的标准包括优秀人才是否愿意从事这一职业、职业中男女比例是否合理。调查数据显示,教师职业的吸引力堪忧,直观的表征便是男女教师比例失衡。改善这一问题,除了加大财政投入外,还有必要重视教师软实力的建设。
    孟子曰:“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当下,教师的聘用、考核及晋升等评估体系普遍量化;但教师的行为示范即师德却很难量化,往往只能隐于学生内心或形成口碑。
    教育对学生的吸引力,最终还是要凭借教师的教学艺术及人格魅力,而并非仅仅依据听评课节数、教改科研量等硬指标。因此,相关评估应科学、客观、全面,给予教师一个相对宽松安宁的环境,潜心于教学,以涵养其气。


阅读原文

作者 | 黄波粼

来源 | 解放日报


版权所有:华东师范大学 沪ICP备05003394
地址:东川路500号 200241 电话:86-21-62233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