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德才兼备,具有现代传播理念与国际化视野,了解中国基本国情,熟练掌握新闻传播技能与方法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基本要求为:
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方法,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政策水平,具备现代新闻传播职业理念,恪守新闻传播职业道德。
2.熟练掌握新闻传播的基本原理,具备从事新闻传播实践所需要的专业素养、技能与方法;能够胜任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传播工作:具有较好的新闻策划与管理能力。
二、学制及学习年限
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制为3年,学习年限不超过5年。原则上不受理提前毕业申请。
三、培养方向
全媒体传播、政治传播
四、培养方式
(一)以课程教学为主,兼有案例分析、专题讲座、模拟演练、现场实习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教学过程密切联系我国新闻传播业和国际新闻传播业的实际问题。教学内容重视基本理论及实际应用,注重对学生新闻与传播实务能力的培养;同时,根据培养单位的学科优势,在全面提升学生新闻传播能力的同时,对学生进行特色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竞争力。
(二)加强新闻传播院校与新闻传播实务单位及管理部门的联系和交流,聘请新闻与传播实践单位的专家和相关部门的管理者参与研究生教学及培养。采用双指导教师和导师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双指导教师以师生互选方式确定,负责研究生培养全过程,帮助学生选择并确定研究课题,制定学习计划;导师组以双指导教师为主,由3-8人组成,发挥集体培养的优势,拓展学生知识面和研究视野。
(三)课程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形式,重在考察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学分要求与课程设置
(一)学分要求
总学分要求 | 共须修36学分 | |
其中: | ||
课程学分要求 | ||
课程类别 | 须修门数 | 须修学分 |
公共课 | 3 | 5 |
专业必修课 | 5 | 10 |
专业选修课 | 8 | 16 |
必修环节学分要求 | ||
须修学分 | ||
专业实践 | 5 |
注:专业选修课分为理论与方法模块、实务模块、任意选修模块。学生所选课程需要涵盖以上三个模块,其中任意选修模块2-4学分,其它两个模块12-14学分,共计16学分。
(二)课程设置
课程学习主要安排在第一学年和第二学年前半学期学习,课程学习完成后方可进行专业实践。课程、专业实践等学分要求如下(课程教学大纲见附件):
1.全媒体传播方向
专业方向硕士研究生修读课程信息
课程性质 | 总学分 | 课程 | 院系 | 学分 | 备注 |
公共课 | 5 | 公共英语 | 传播学院 | 2 |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传播学院 | 2 | |||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 传播学院 | 1 | |||
专业 必修课 | 10 | 专业英语 | 传播学院 | 1 | |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 传播学院 | 3 | |||
新闻传播理论 | 传播学院 | 2 | |||
中外新闻传播史 | 传播学院 | 2 | |||
传媒产业发展研究 | 传播学院 | 2 | |||
专业 选修课 | 理论与方法模块 | 新媒体专题研究 | 传播学院 | 2 | |
新媒体与危机传播研究 | 传播学院 | 2 | |||
国际传播专题研究 | 传播学院 | 2 | |||
舆论研究 | 传播学院 | 2 | |||
文化与传播前沿研究 | 传播学院 | 2 | |||
实务 模块 | 新媒体实践系列讲座(业界人士) | 传播学院 | 2 | ||
数据新闻实务 | 传播学院 | 2 | |||
视频广告传播与营销 | 传播学院 | 2 | |||
新技术环境下新闻生产 | 传播学院 | 2 | |||
新闻传播创意实践(新媒体工作坊) | 传播学院 | 2 | |||
新闻实务专题研究 | 传播学院 | 2 | |||
任意选修模块 | 政治传播前沿讲座 | 政治学系 | 2 | ||
政府公共关系研究 | 政治学系 | 2 | |||
公众舆论学 | 政治学系 | 2 | |||
公共事件与危机治理研究 | 政治学系 | 2 | |||
危机管理 | 政治学系 | 2 | |||
政治修辞与劝服研究 | 政治学系 | 2 | |||
国家形象与话语权研究 | 政治学系 | 2 | |||
公共关系经典著作选读 | 政治学系 | 2 | |||
全媒体时代的立法机构研究 | 政治学系 | 2 | |||
组织文化与组织形象专题研究 | 政治学系 | 2 | |||
全球治理中的国际组织 | 政治学系 | 2 | |||
中国近现代社会变迁专题 | 政治学系 | 2 | |||
当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分析 | 政治学系 | 2 | |||
比较政治制度 | 政治学系 | 2 | |||
中国外交 | 政治学系 | 2 | |||
专业实践 | 5 | 专业实践 | 传播学院 | 5 |
2.政治传播方向
专业方向硕士研究生修读课程信息
课程性质 | 总学分 | 课程 | 院系 | 学分 | 备注 |
公共课 | 5 | 公共英语 | 政治学系 | 2 |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政治学系 | 2 | |||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 政治学系 | 1 | |||
专业必修课 | 10 | 专业英语 | 政治学系 | 1 | 与学硕相近专业合上 |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 政治学系 | 3 | |||
新闻传播理论 | 政治学系 | 2 | |||
中外新闻传播史 | 政治学系 | 2 | |||
传媒产业发展研究 | 政治学系 | 2 | 建议与传播学院合上 | ||
专业选修课 | 理论与方法模块 | 政治修辞与劝服研究 | 政治学系 | 2 | |
公众舆论学 | 政治学系 | 2 | |||
政治传播前沿讲座 | 政治学系 | 2 | |||
全球治理中的国际组织 | 政治学系 | 2 | |||
中国近现代社会变迁专题 | 政治学系 | 2 | |||
比较政治制度 | |||||
公共关系经典著作选读 | 政治学系 | 2 | |||
全媒体时代的立法机构研究 | |||||
实务 模块 | 新闻实务专题研究 | 政治学系 | 2 | ||
政府公共关系研究 | 政治学系 | 2 | |||
公共事件与危机治理研究 | 政治学系 | 2 | |||
危机管理 | 政治学系 | 2 | |||
中国外交 | 政治学系 | 2 | |||
国家形象与话语权研究 | 政治学系 | 2 | |||
组织文化与组织形象专题研究 | 政治学系 | 2 | |||
政治学系 | 2 | ||||
任意选修模块 | 新媒体与危机传播研究 | 传播学院 | 2 | ||
新媒体专题研究 | 传播学院 | 2 | |||
国际传播专题研究 | 传播学院 | 2 | |||
舆论研究 | 传播学院 | 2 | |||
新媒体实践系列讲座(业界人士) | 传播学院 | 2 | |||
数据新闻实务 | 传播学院 | 2 | |||
视频广告传播与营销 | 传播学院 | 2 | |||
新技术环境下新闻生产 | 传播学院 | 2 | |||
新闻传播创意实践(新媒体工作坊) | 传播学院 | ||||
文化与传播前沿研究 | 传播学院 | 2 | |||
专业实践 | 5 | 政治学系 | 5 | 8个月 |
六、专业实践
媒体等单位专业实习实践训练课程。学生要在实践基地和专业相关单位进行不少于6个月的专业实践。实践单位的最低数量要求为2家,并且必须包含实践基地。实习实践结束,要撰写专业实习实践报告,并进行考核。
七、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选题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论文内容应面向新闻传播业的实际问题,体现学生运用所学新闻传播理论及相关专业知识,综合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论文字数不少于2.5万字。答辩成员中必须包括新闻与传播实践领域具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
八、学位授予
研究生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学习、成绩合格,并通过论文答辩,符合学校学籍管理相关规定的,准予毕业并颁发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经专业学位评定小组审核、校专业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议通过,并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批,授予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并颁发硕士专业学位证书。
九、本专业研究生文献阅读的主要专业学术期刊、经典著作目录
专业学术期刊
1 《中国记者》 新华通讯社
2 《国际新闻界》 中国人民大学主办
6 《新闻记者》 上海报业集团等
7 《现代广告》 中国广告协会
8 《媒介》 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
9 《销售与市场》 中原出版传媒集团
10 《公共关系》 陕西省公关协会
11 《新闻与传播研究》 中国社科院新闻研究所
12 《新闻大学》 复旦大学
13《现代传播》 中国传媒大学
14 American Journalism Review http://www.ajr.org/
15 Columbia Journalism Review http://www.cjr.org//
16 British Journalism Review http://www.bjr.org.uk/
17 Political Communication https://www.tandfonline.com/
经典著作
1 《传播学史》 E.M.罗杰斯著,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
2 《美国新闻史》 迈克尔.埃默里、埃德温. 埃默里著,新华出版社,2001
3 《大众媒介与社会》 詹姆斯.库兰、米切尔.古尔维奇编,华夏出版社,2006
4 《新闻传播法学》 孙旭培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5 《网络传播法规与伦理》 黄瑚,复旦大学出版社,2018
6 《什么在决定新闻》 赫伯特.甘斯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7 《追求卓越新闻》 黄煜、俞旭、黄盈盈著,南方日报出版社,2009
8《创造性采访》Ken Metzler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9 《提问是记者的天职:与英美报刊主编对话》 王尔山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10 《新华社记者与美国名流面对面》 李学军著,新华出版社,2009
11 《调查性报道(第二版)》 威廉.C.该恩斯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12 《“调查”十年》《新闻调查》栏目组编著,三联书店,2006
13 《十年:从改变电视的语态开始》 孙玉胜著,三联书店,2003
14 《国际传播学导论》 郭可,李良荣著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5-2006
15 《新闻报道与写作》(Reporting and Writing,影印版)(第9版) Melvin Mencher,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16 《新闻采写教程(如何挖掘完整的故事)》 Gibbs Cheryl, Warhover Tom, 新华出版社,2004
17 《中国新闻采访写作教程》 刘海贵,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18 《创造性的编辑》(第5版) Dorothy A.Bowles,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
19 《冲击力:新闻评论写作教程》 康拉德.芬克著,新华出版社,2002
20 《媒介形态变化:认识新媒介》 罗杰.菲德勒,华夏出版社
21 《广告调查与效果评估(第二版)》 程士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22 保罗·梅萨里:《视觉说服——形象在广告中的作用》,新华出版社,2004
23 《公共关系学(第四版)》 居延安等编著复旦大学出版社
24 《营销管理—分析,计划和控制》菲利普•科特勒,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25 《理解传媒经济学》 吉莉安.道尔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6 《受众分析》丹尼斯•麦奎尔,译者:刘燕南、李颖、杨振荣,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27 [美]沃尔特•李普曼.公众舆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28林语堂.中国新闻舆论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29[法]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
30[美]玛格莱特.苏丽文.政府的媒体公关与新闻发布——一个发言人的必备手册[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31[美] 提莫斯•库姆.危机传播与沟通[M]. 林文益,郑安凤译,台北:台湾风云论坛出版社,2001
32 [美]唐·舒尔茨,等.新整合营销[M].吴磊,等译.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9
33[美]伯内斯.舆论的结晶[M].胡百精,董晨宇,等.译.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3.
34[美]泰德•布拉德尔.政治广告[M].乔木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35[美]伯纳德•戈德堡.偏见:CBS知情人揭露媒体如何歪曲新闻[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
36[法]卡普费雷.谣言[M].郑若麟,边芹.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
37关世杰.国际传播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38丹·席勒.传播理论史:回归劳动[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39巴拉达特.意识形态:起源和影响[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0.
40[英]布赖恩•麦克奈尔.政治传播学引论[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5.
41段鹏. 政治传播:历史、发展与外延[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1.
42 Vincent Campbell (2004) Information age journalism: Journalism in an international context. London: Arnold; 2004 164·165·
43 International news reporting: Frontlines and deadlines (2009).John Owen (Editor), Heather Purdey (Editor) Wiley-Blackwell; New edition (January 20, 2009)
44 John, Herbert (2006) International Journalism. Sage Publications;
政治学系2020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学位论文环节工作方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