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绍雷:全球转型新趋势下的两岸事务

作者:2021/12/14 04:38

阅读提示:本文系2021年12月11日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主任冯绍雷教授应邀在“百年变局下的大国关系与台湾问题”研讨会上的发言全文。冯教授的发言受到本次与会京沪各位领导、台湾专家的热烈关注,华东师范大学两岸交流与区域发展研究所仇长根所长(原上海市政府台办研究室主任)在会议总结时更是给予高度评价。现征得冯教授的同意刊发全文,以飨读者。



两岸事务是以中美关系跌宕起伏为背景的一场实力博弈、战略竞争。但同时,两岸事务又是在全球转型大框架下的一个组成部分。换言之,两岸关系本身离不开全球转型的大环境和大趋势的深刻影响与制约。

第一,全球转型的内涵。

我这里说的全球转型,并不是个人杜撰,而是在国际权威学术著作中已经展开深入探讨的重要概念。这一讨论,可能会有助于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事态的全面系统理解,包括两岸事务。

就国际转型本身而言,至少有两方面内容。首先,从横向来看,这是一个三位一体的总体转型,包括基于工业化、观念与制度重构的主要国家国内转型、世界秩序的延续与改革及连接这两个方面的国家间、地区间关系这三个方面。从纵向看,19世纪后的全球转型,经历着西方主导和扩张,正在出现的去中心化、多力量中心的深刻变化;从较短时段看,冷战终结后,也正在出现从西方垄断向力量多极化、观念多元化、制度与生活方式多样化的格局转变。这是一个大趋势,与民进党鼓吹的“转型正义”已经有了根本的区别。

第二,全球转型出现了那些新趋势呢?

(1)文明、地理、人口、气候等长时段因素浮上台面,强劲作用于全球转型过程。这里包括,各大国寻求历史与文明传统对于当下进程的支持,地缘政治较量与观念抗争赤裸裸地相互交织,气候变化成为国际政治重大议题,人口增长与人口结构变化直接推动国际战略竞争。全球化高潮之后,世界经济较长期的低迷状态,也会进一步加剧资源空间与思想话语支配权的博弈。至少这是新世纪以来,尤其是近年来又被大大加剧的复杂态势。这些趋势,有的有利于两岸关系的稳定与和平发展,有的则会激化矛盾。这样一种新态势可能会延续相当长的时间。

(2)虽然关于所谓“中美对抗”、所谓“新冷战”的舆论已经延续了好几年,但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中方已经表达了越来越清晰的立场。今年年初(1月25日)的达沃斯论坛上,习近平主席明确表示反对搞“小圈子”,打“新冷战”,提出搞“脱钩、断供、制裁,人为制造相互隔离甚至相互隔绝,只能把世界推向分裂甚至对抗”。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一百周年大会讲话中,习主席带头强调“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个月前,习主席与拜登见面时声明:“中国实现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我们是有耐心的,愿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但如果台独分裂势力挑衅、逼迫,甚至突破红线,我们将不得不采取断然措施。”这说明,在国际形势被激化之时,中国并不愿意开打“冷战”,愿以最大诚意推进和平统一。因为,我们对于以人类共同价值为基础、对两岸持续发展的巨大潜能、对尽可能维持和平国际环境的愿景,充满信心。当然,我们也对任何冒险保持高度警惕。

第三,历史比较的启示。

与冷战时美苏对抗相比,虽然今天的环境与认知已有很大的不同,但能够得到一些启示。比如,现在我们追赶世界先进水平,同时我们也追求和平。当年,苏联也是以赶超发达国家为目标,而且,也讲和平共处。但是,为什么当年没有避免高风险的对抗,也没避免苏联解体、美国称霸的结局。我认为,今天中国与当年苏联有以下关键区别。

(1)全球化已经把世界真正连成一片。统一的世界市场会倒退,但很难脱钩。这使得中国已不可能再是当年处于两个市场割裂下的苏联。中美关系也不会是美苏这样的对立关系。

(2)东方与西方之间不光有着共同的利益,而且有着人类共同价值。虽然看法还不太一致,但在这一认知与利益背景下,今天世界已不是当年互相埋葬的意识形态之争。两岸事务不是民主与威权、自由与专制之争。中国和平统一有着高度的正当性。

(3)冷战时美苏两大阵营高度对立,牵一发而动全身,中间阵营很弱。虽有不结盟运动,也难以左右美苏两家的选择。但是,今天世界事务并不完全是中美对抗涵盖一切。中美固然是影响最为广泛的一组双边关系,但在全球化的激发下,世界变得越来越多极化、多元化、多样化,中美之外还有欧洲、俄罗斯、日本、韩国、东盟、以及广大的发展中世界,虽然拉帮结派一时间气势汹汹,但相当大部分国家不愿意在中美抗争中选边。如果掌控运用得好,广大的中间力量将是两岸和平统一的重要推动力。

(4)很关键的一点是各方的自我认知。冷战后的三四十年全球转型进程中,为什么中美两大国表现出一起一落的发展趋势。我觉得,除了我们得到了包括两岸朋友在内的各方支持之外,中国大陆一直是以自主自信,同时,也以自我革命的态度来挑战和改善自己。我们不忘初心,但同时坚决摒弃僵化保守的意识形态,坚持对外开放。包括最近中共中央关于历史问题的决议,在高度肯定百年伟大成就同时,也深刻反思曾经有过的历史失误。我觉得这样一种坚定不移而冷静清醒的立场,推动中国大陆的进步与发展,也为两岸事务提供了巨大空间。相比之下,美国固步自封、不思改革,还以为自己能像当年那样号令天下。这样的认知水平,很难应对内外困境。2000年,记得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刚结束的时候,我曾向香港大学老校长王赓武先生请教。王先生说,中共、苏共、台湾国民党,都是有当年列宁主义传统的百年老党,但为何境遇大不一样,令人深思。

最后,二十年前到我们学校讲学的法国经济学家吉普鲁曾提出过一个概念——“亚洲地中海”。在他看来,就像欧洲地中海对人类作出的贡献,亚洲的西太平洋地区从北到南的各个国家和地区,就像一个亚洲的“地中海”。这一地区的高速经济发展、各方维持和平也渴望合作的迫切愿望,包括自然条件的变化,比如北极航道已经开始解冻,为何我们不能借助明年年初RCEP正式生效的机会,把从北极一直向南延伸到马六甲海峡的广阔地区,包括台湾地区,真正建设成为一个亚洲的“地中海”呢?

总之,两岸事务,不只是实力对比,不只是战略博弈,它还具有丰富的文明历史意义与社会进步内容。这超越保守僵化的传统意识形态,也远远不是来自任何被“异化”的民主自由概念能概括的。非常期待,在这样的一些话题上,两岸同行深入交换意见。


制图 | 吴宗晏

编辑 | 吴宗晏


版权所有:华东师范大学 沪ICP备05003394
地址:东川路500号 200241 电话:86-21-62233333